随着基层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网格越来越成为社会建设着力点、社会生活支撑点、社会矛盾汇集点,也由此从条线网格向全要素网格转变,实现要素在网格中汇聚、业务在网格上串联、资源在网格内整合、服务在网格中渗透,这种“集中资源办大事”的理念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巨大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深刻的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数据不共享导致重复采集、人员职责不清导致事件处置推诿扯皮、入口不统一导致公众诉求多头反馈、机制不融合导致中心与中心中心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难协作等问题。
由此可见,多网合一是一种结果,怎么实现这个合才是重点,没有统的力量合的局面就难以出现,没有统的作用就会貌合神离,所以网格化需要进入社会治理一网统管阶段,怎么实现“统”各地依据自身市情探索不同做法,逐步从“形似”到“神凝”不断升华。
市域社会治理在“统”上整合相对比较彻底的以南通、宜兴为例,整合大数据局、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组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隶属于政府办,承担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市域社会治理、城市运行管理、网格化以及政务服务热线运行管理职责。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数据与业务两张皮的现象。在业务层面由于多中心合一,从组织架构、岗位职责、绩效考核、业务协作、数据畅通上均打破原有体制的弊端,实现资源、业务、数据、职责的高度融合与统一,针对公众诉求实现一口受理、统一分拨、协同处置、行政问效的大闭环流程,这种以公众为用户视角的治理理念的转变极大程度的提高公众三感及满意度、更好的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的目标;在数据层面,发挥大数据局数据共享交换的能力,即能推动上层业务的高效运转,又能实时回流业务产生的鲜活数据,避免IOC建设的“空心化”问题。
数据轴与业务轴的双轴驱动使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能力更加健全,为后续的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等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但这种整合“一局三心”的模式其力度之大、改革之难,需要一把手工程。
市域社会治理在“统”的方面另外做法是更加注重在业务层面的统一,以常州、江阴为例,整合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12345公共服务中心,组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实现社会治理方面的一网统管。在具体运行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运转模式:
该种模式是指各中心人员入驻一个大楼在同一物理空间内办公,便于工作沟通,就近交换意见,但各家使用各家的系统办理各家的业务,彼此间相对独立。
这种模式主要由于政法网格、城管网格、12345都是非常庞大复杂的运营体系包括人员招聘、工资、编制、职责等等,短时间内很难大刀阔斧的彻底性改革,所以业务层很难统筹。但在数据层面阻力较少,一般都可以进行打通,获取人口、法人、部件、事件等鲜活数据,便于全面知晓社会面的问题情况、发展态势、指挥调度等。此种模式有利于数据层面的纵横贯通,更好进行宏观维度的研判分析,比较适合设区的地级市。
该模式在成立机构的同时,把人员、机构、编制、考核进行深入彻底的改革,形成“真正的一家人”,便于数据与业务双重统筹,业务上可以一窗受理后台分流处置(类似于一网通办,网上一个窗口提交后台智慧分流办理),从“多件事”向“一件事”迈进。此模式有利于业务层面的整合与统一,便于事件类的高效处置,比较适合于区县级。
在原有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的基础上升级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通过机制调整更好统筹网格化管理服务以及社会治理相关建设。该模式较好应对中央政法委针对市域社会治理建设要求,在机制创新上阻力较小,易于落地实现,但在业务拓展、数据畅通、资源整合、联动处置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以上三种模式是当前比较主流的改革趋势,无论哪一种模式,都是在现有框架内的一种创新,是治理理念、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再一次升华。有了体制机制的保障,信息化手段才能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与智能化水平,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将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