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疫后首次信息化行业专题研讨会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0.09.14 阅读量:
转载自:武汉自然资源和规划
7月31日,2020自然资源和规划监管决策信息化专题研讨会如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指导,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信息管理工作委员会主办,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及球王会体育平台(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手机APP下载安装组织承办,专题研讨会分为上午的A会场和下午B、C两个平行会场进行,十八位来自全国各地政产学研用专家学者倾囊相授分享报告。31日下午,B、C两个平行会场的讨论会顺利结束,标志着2020自然资源和规划监管决策信息化专题研讨会圆满收官。B会场专题研讨会由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王芙蓉主任主持。C会场专题研讨会由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彭明军副主任主持。詹庆明《面向大气污染治理的襄阳市城市通风廊道研究》
詹庆明教授从他所做的研究工作出发,结合襄阳市实例以及城市风道规划和管控工作具体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报告。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强调生态环境的新格局,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是我国新时代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也进入了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监管评估的阶段。面对普遍存在的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由于涉及市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社会公众也高度关切。报告针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和国土空间规划应对问题,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采用数字信息技术,运用气象、环境、地理、生态等传统数据和大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动态模拟,模拟分析了不同气象条件下城市及周边的通风情况,进一步分析不同的空间规划方案、生态功能分区及道路交通网络布局对改善通风和降低雾霾影响的效果,进而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支持和优化技术手段,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进行探讨和实践。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周宏文副主任在《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实践》报告中,首先介绍了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建设的背景、要求和整体架构,随后从建设内容和应用两个方面,立足重庆市工作实践,分享了重庆市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工作的宝贵经验。他向与会人员介绍平台三大主要建设成果,统一的工作桌面、业务中枢和数据中枢;应用部分介绍了在“抗疫”的背景下,按照“以项目推动经济、以协同推动审批”的思路,如何利用平台将重大建设项目的全周期纳入平台办理和跟踪监督,提高审批效率。建设国土空间信息平台最终实现局里信息化融合发展,为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智慧建设起到了支撑带动和示范作用。
马星《基于自然资源业务“全链条”贯穿的一体化数据治理》
马星主任以数据治理为切入点发表演讲,“一张图”和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工作要求形成统一、全面、准确的自然资源一体化数据库,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监管决策分析和政务服务等应用体系提供自然资源数据支撑,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一张图的基础上开展自然资源数据治理工作,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数据治理成果,实现自然资源业务工作的无纸化和智能化,深化自然资源一体化水平。钟文军《基于智慧宁波时空大数据挖掘的土地储备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
钟文军副主任结合宁波市土地储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深刻阐述了基于时空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在土地储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中的设计和应用实践,在政府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中提出大数据+的政府信息化应用思路,成功的解决了土地储备全流程全覆盖的统筹难,谋划难,数据不对称问题,并依托宁波市政务云和智慧宁波时空信息云平台,实现关键部门资源要素的集中汇集,构建了满足土地储备统筹管理和智能辅助决策的数字化工作平台,初步实现市、区两级土地储备自动化评估和智能化分析,推介以及移动办公等功能,为土地储备的科学谋划和高效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也为时空大数据应用于政府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周宝《强化要素保障,助推高质量发展--杭州“读地云”建设》
周宝科长所做的报告以杭州“读地云”建设为实鉴,对杭州市专项信息化建设实践展开交流汇报。杭州为适应战疫情特殊需要,以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以需求和效果为导向,以“好用”“用好”为原则,通过构建“云上读地、网上交易、线上签约、码上监管”“一块地在线走到底”的系统治理平台,实现企业“看地、读地、拿地、开发”和部门“布局、计划、供地、监管”全链条对接、双向推进,保障要素信息全透明、竞争环境全公开、服务企业全过程、数字赋能监管全协同,推动要素市场化高质量配置,持续提升自然资源系统治理能力。郑猛《面向国土空间治理决策的城市交通仿真体系建设探索》
郑猛主任所作报告以“构建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全过程的交通仿真决策支持平台”建设目标为指引,以武汉市为例,提出了“1平台3层次5核心”的总体架构。1个平台:面向国土空间体系规划管理的计算式交通仿真系统平台;3个层次:大数据与交通模型体系、计算式交通仿真体系、国土空间交通审批决策支持体系;5大核心模块:基于PTAL的交通可达性分析模块、交通影响评价模块、交通承载力分析模块、交通拥堵成因分析模块、交通运行态势研判模块。初步实现交通与国土空间治理智慧审批决策以及全面动态可量化的监测评估,交通与用地、建筑、地价和城市空间之间全要素、全流程指标化可计算的交通仿真技术和应用体系,为探索新时期交通与国土空间规划治理和协调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徐万明《信息化助力工程审批制度改革成都实践》
徐万明副主任主要讲到了在助力成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践中的技术准备、工作组织与主要做法,提炼了审批各个阶段的使用到的技术支撑手段,总结了系统架构、功能及业务管控上的亮点特色。 他以成都地区为背景,响应国家提出的放管服改革,成都作为16个试点城市中的一个,大方向按照国家的要求推进,加上后期的一系列改革与优化,以此来深化成都地区的放管服改革,优化成都市的营商环境。再这个政策的背景下,成都市市领导统帅,市住建局牵头推进工作,在工作中间确定了这一个原则:一类事项,一个部门统筹,一个阶段同类事项进行整合,最后从三个“减”,减事项,减时间,减材料,让审批的时效是大大的“减”下去了。
张晓宏《构建项目全链条信息保障体系——厦门规划实施路径探索》
张晓宏主任的报告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存在的业务痛点出发,结合厦门实施信息化服务的实践与探索,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背景下,规划编制信息化建设的路径与思考,为规划编制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新启发和新思路。规划实施是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核心工作,也是资源规划部门的工作重心。当前全国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在紧锣密鼓的编制中,开展规划实施的研究,对规划的编制提出实施方面的要求,也是让规划能用、管用、好用的必要条件。信息化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服务好项目这个规划实施的载体?报告过回顾信息化服务厦门规划实施的实际经历,介绍厦门资源规划局在构建和维护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在依规划保障项目建设的时序、空间、用途等要素、在推进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在完善建设项目批后监管等方面的探索,分享构建项目全链条信息保障的一些实践,也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的建设提供一个视角。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审批、规划实施、监督评估预警构成规划全流程管理闭环,管理信息化从部分在线升级为全要素管理、全流程在线是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非常关键的基础性工作。江鹢总工程师的报告以深圳市城市更新项目从单元计划、单元规划编制到行政审批、实施监督的全流程在线管理为例,介绍深圳市探索规划全流程在线管理的实践工作,并从政策体系、数据标准、标准化申报、规划核查、规划成果全要素管理、在线审批、全过程跟踪监管等方面阐述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效果,以及后续推进的方向和思路。同时介绍基于“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各类详细规划的汇交、更新机制和信息化支持,阐述同一层级多种规划的在线管理思路和实践。毛海亚高级工程师的报告以广州的规划和自然数据为例,从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存在的问题和当今极大的数据治理需求出发,分析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治理的必要性,探索数据治理的方法和途径,并建设涵盖数据产生、入库、应用等全流程的数据生态。并且四个方面进行分享:数据治理的必要性,和图数不一致,数据缺失,数据的真实性。对数据治理效果第一就是全,要求数据覆盖,业务全门类全,数据的治理周期全。第二个就是数据是要求是准确的。第三个目标是活,数据的共享机制是灵活的。
薛旭颖从机构改革后西安市资源规划信息化面临的新挑战出发,阐述了西安市资源规划信息化水平的绿色发展路径。机改后,西安依托“一张图”局迅速对国土、规划、林业、环保等部门数据进行整合,解决了数据资源多标准、精度低、共享难、利用率低等问题,建立资源规划数据体系;通过“机器管人”,各建设项目审查,均运用“一张图”平台进行项目合规性检测,有效解决建设项目选址难、落地难问题;通过行政事权下放,整合市局、分县局审批事项,取消不合理、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将资源规划全类型、全流程、全事项纳入业务一体化审批平台,实现平台之外无审批;“一平台一系统”建设初步完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辅助支撑;三维立体“一张图”建设有序推进;利用大数据开展规划研究工作,如手机信令分析、15分钟生活圈、INSAR监测等;推进自然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西安市级节点建设,实时接收遥感数据;自然资源执法和督察应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等“互联网+政府服务”应用体系正在建设完善中。本次报告内容主要围绕以上内容对西安局信息化建设情况和一些思考进行汇报。潘聪副部长所作报告围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智慧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探索。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用人工智能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人工智能应用带来了城市规划的时代标志性变革。近年,以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动态监测和分级预警等技术手段为支撑,实现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和自适应的智慧规划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方向。武汉市以人的需求研究为出发点,紧扣城市发展和规划工作的特征规律,总结提炼规划工作中的各项规则,建立多类算法模型将其转化为人工智能的语言,创新城市规划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目前该项研究成果已成功辅助管理人员全面、智能地审查、评估规划方案,正在进行下步改进型模拟仿真算法研究探索,力图能够更为精确的衡量新方案带来的变化,对方案实施后的城市进行模拟和推演,最终找寻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