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王会体育平台(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手机APP下载安装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中西部如何打造“智慧城市”?也许你该来咸阳看看

发布时间:2017.03.14 阅读量:

点击上方“都市圈OCN” 可以订阅哦!

“看病不排队、领款不出村、办事不跑腿……”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的咸阳,通过打造“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资源共享为抓手、以数据融合为支撑,低成本、高效率、重应用”的智慧城市,被誉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发展的“咸阳模式”。


"醒得早、抓得实、动作快"助咸阳“蜕变”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咸阳却站在了时代的潮头,并非偶然。


2013年1月,咸阳市被国家住建部确定为首批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2014年6月,咸阳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首批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城市;同年12月,咸阳市又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列为陕西省唯一的智慧城市时空地理信息云平台试点城市。


集多个国家级试点城市于一身的咸阳迎来“蜕变”。对此,用咸阳市委网信办、市政府信息办主任张鹏的话说,得益于咸阳醒得早、抓得实、动作快


“所谓醒得早,是指当2011年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在国外概念的启发下,开始按照‘洋模式’建设智慧城市。这时地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咸阳既没有照搬‘洋路线’,也没有选择观望,而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迅速做出决策,适时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张鹏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如果用工业时代的思维思考一个新的机遇,大家可以等看懂了、看清了再行动;但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如果等看懂了才做,就会错失最佳的时机。


“抓得实是指,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子一开始五花八门,但咸阳市委领导对我们的要求是问题导向,需求驱动,而不是人云亦云,搞花架子。毕竟每个城市的问题和老百姓的需求都不一样,且每个城市的产业发展现状也不一样。”于是,咸阳结合实际情况,即深化改革中的难点、老百姓生活的痛点和城市发展的重点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实实在在的走出了一条适合咸阳发展的特色路子。


何谓动作快?当2011年智慧城市在国家政策还不是很明朗的时候,咸阳就开始筹划智慧城市建设事宜,并在这一年正式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这为咸阳赢得了主动权。“因此无论哪个部委推试点城市,咸阳都能榜上有名。”


此时,智慧城市建设的重任,便交到了张鹏所在的咸阳市信息办。


顶层设计入手,消除信息烟囱

2013年,咸阳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与其他智慧城市争相在云计算中心等硬件上大投入不同的是,咸阳的做法非常务实,这集中体现在顶层设计的理念上——以需求为导向,只做城市需要、有用的功能,且做成熟的应用项目,并逐步完善。“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要结合当地实际的顶层设计思路,这才是比较适合欠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张鹏说。


在需求导向理念的指导下,咸阳市信息办在顶层设计上,先后编制了《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实施方案》《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咸阳市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方案》《咸阳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智慧咸阳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项目设计书》等文件,形成了智慧咸阳特有的规划设计框架。


同时,咸阳市信息办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信息资源难以共享,数据不能实现大集中等难题,在顶层设计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即统筹实施网络安全共享、系统平台共享、信息数据共享、网络媒体共享四项基础共享工程,对咸阳市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的信息化项目进行严格审批,能整合的一律整合,能共享的实现共享,该开放的全面打通,冲破信息壁垒,建成了咸阳市政府云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并通过交换加沉淀的方式,连接各业务部门数据库,为各部门、各单位提供数据服务,杜绝了重复建设和新的信息孤岛的形成。


“通过解决方案,既把已有的信息项目、正在建设的信息项目和未来发展的信息项目整合起来,又把政府要求跟老百姓的需求统一起来,这样的顶层设计方案既能够接天,又能够落地,让信息服务融入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


为了确保解决方案的落地实施,咸阳市提出了“大棒+红萝卜”的保障措施。“‘大棒’是指如果不按要求去办,市委市政府就不批项目、不拨资金、不连网路。而‘红萝卜’则是指,如果按要求去办,我们可以把各部门的信息数据拿出来共享。”


合理的顶层设计,让咸阳走向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子。


理顺体制机制

咸阳智慧城市的推动是从掣肘的体制机制抓起,这不仅是智慧咸阳的一大特色,而且是确保智慧咸阳项目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原因。


在体制方面,按照“统一领导、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笔经费、分工配合”的原则,咸阳市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协调推进全市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建设。


在机制方面,坚持统一项目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数据开放、统一资源共享、统一业务协同的“五个统一”原则,强行并轨,咸阳市成立了“市委网信办、市政府信息办、咸阳市智慧办”三办合一机构,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形成了统筹协调、专门负责、一体共建、集中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机制。


“通过理顺体制机制,避免了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混乱局面,促进了智慧城市各项工作的快速有效推进。”张鹏说。


深知体制机制重要性的张鹏,经常会跟来访的城市考察交流团开玩笑说:“你们来不顶用,如果没有一把手重视,咱们别瞎折腾。”


在体制机制的保障下,咸阳在2013年顺利实施了网络安全共享、系统平台共享、信息数据共享、网络媒体共享四项基础共享工程,在打通了所有政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解决了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信息不能互联互通这个最大的障碍,有力推进了智慧咸阳的建设。

咸阳市委网信办、市政府信息办主任张鹏(左)向来访人员介绍咸阳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建“六个一”信息惠民工程

“以前办事‘跑断腿’,现在只用‘动动手’,轻点鼠标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务’。而且以前要好几天才能办成的事,现在几分钟就办好了,省时又省力,真是方便多了。”咸阳市民杨先生对这种变化很高兴。


咸阳市民的喜悦得益于智慧咸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六个一”信息惠民工程,即群众办事“一站通”、便民服务“一号通”、智慧医疗“一卡通”、治理社区“一格通”、掌上咸阳“一点通”、协同办公“一网通”。


群众办事“一站通”,是指建设网上办事大厅、网上政府,逐步实现政府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站通”办结。各部门能在网上提交办结事项的一律通过网上办理,不具备条件在网上办结的要向群众全面、详细地公开办事指南。各乡镇(街办)和有条件的社区要开通网上办事工作站,帮助不会上网和不具备上网条件的网络弱势群体网上办事。


便民服务“一号通”,是指整合全市各类公共服务热线为12345“一号通”,实行“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理”工作机制,受理并处置群众诉求、查询、非紧急救助事项,满足群众多样化、便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以前门口井盖丢了,或者噪音污染,不知道该找谁,但现在只要拨打12345,政府就能帮你解决。”咸阳市民李小姐夸赞“一号通”很便民。


智慧医疗“一卡通”,是指整合有关财政惠民资金支付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和资金清算平台,让群众通过一张银行卡领取惠民资金,实现惠民资金科学化、信息化兑付管理。逐步探索实现网上挂号、电子健康档案、远程医疗、公交出行等功能的开发应用。


治理社区“一格通”,是指搭建包括社区服务、城市管理、精神文明、平安创建、党的建设、民政事务、人口计生、经济发展、安监应急等内容为一体的“一格通”系统市级平台,实现社会管理服务的网格化、精细化、人本化。值得一提的是,“一格通”是由球王会体育平台(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手机APP下载安装承建。为了做好项目,球王会体育平台(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手机APP下载安装派遣工作组入驻咸阳市信息办,这一干就是两年多。敬业的工作精神,打动了张鹏。“应该说,非常感谢都市圈这些年不计得失的工作精神,同时也对都市圈的项目团队表示敬佩。”


掌上咸阳“一点通”,是指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需要,将各类生活服务信息、公共服务信息的项目打包部署在手机APP和微信平台上,实现方便快捷的使用、查询与办理。


协同办公“一网通”,是指建立覆盖市、县(市区)、镇(街办)、村(社区)四级通用业务软件共享体系,在全市推行无纸化协同办公、视频会议及远程培训交互等系统,实现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之间非涉密公文传输流转无纸化、远程会议和培训网络化、重点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如今,在咸阳的广场景区,都有无线WiFi覆盖,只用轻点手机或鼠标,与老百姓工作、生活,衣食住行相关的信息服务、智慧应用都会跃然于眼前。


“通过‘六个一’,实现了所有信息系统的衔接和对老百姓的服务。”张鹏说,“同时‘六个一’也实现了资源最大集中。如果各自独立建设,每个系统都要上千万元,但集中建设,就只需花一份钱。”


对于“六个一”工程的想法,源于咸阳市信息办对各业务的梳理,以及市场调研。“我们刚开始建设的时候,并没有问领导该怎么干,也没有问专家该怎么干,我们就问咸阳的老百姓有什么需求,他们心目中的智慧城市是什么样的?”为此,咸阳市信息办派发了8000张问卷调查表,打了3万个问卷电话。“通过市场调研,我们梳理出了老百姓反映最多的难点和热点,然后在对接各部门建设项目的共性和需求,最终才有了‘六个一’工程。”张鹏说。

咸阳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一卡通


依托时空云平台建设智慧城市

作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市,咸阳市把时空信息云平台定位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平台。


对此,张鹏的解释是,时空信息云平台一方面本身就是一个大数据,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数据源,同时平台能够让过去枯燥的数据不仅变得更立体、更直观、更丰富,而且可以让数据找到自己在时间和空间的定位,从而使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数据本身的价值更容易找到。另一方面有了这个平台后,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就可以做到情况说的更清、责任落到更实、服务做得更好。


经过一年多的设计与建设,智慧咸阳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项目设计于2016年4月通过了评审。建成后的智慧咸阳时空信息云平台是在已建成的地理空间框架基础上,依托城市统一的云支撑环境实现智慧城市时空基准、时空信息大数据和时空信息云平台的提升,建立涵盖从城市微观要素到宏观状况的动态时空信息数据集,搭建面向城市各部门的地理信息数据、功能、软件、硬件的全方位云服务平台,实现从感知信息的实时接入,发展到准确定位、有机整合、深度利用;从资源的分布式存储、逻辑式集中,发展到用云计算、宿主资源;从服务对接,发展到知识引擎、按需服务。同时,将选择城市管理、安监、社会管理、公众等应用领域,以多维形象直观的地图表达方式,按需提供时空信息服务,开展智能专题示范建设,促进城市的智能化、科学化、动态化、精细化运行管理。


设计合理且富有成效的智慧咸阳时空信息云平台一举获得了智慧城市时空云建设年度考核全国第二名。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进一步拓展时空信息云平台等大数据应用,培育大数据产业,推进‘智慧咸阳’再出发,努力让群众生活更智能、产业发展更高端、政府决策更科学、治理机制更健全。”张鹏表示。


在咸阳市信息办的推动下,智慧咸阳从解决信息烟囱、体制机制、标准不一等难题入手,加强资源整合,建立共享平台,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管理办法,有效汇集了空间、政务、经济、人口等海量数据,初步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协同,探索出了一条以自主创新、信息惠民、智慧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之路。


智慧咸阳建设的成效,也得了多个国家部委、城市的好评和认可。2014年,咸阳市跻身国家信息惠民示范市评审第九名,智慧城市年度考核全国第八名;2015年,智慧咸阳建设经验入选国家住建部组织的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经典案例,写进国家行政学院教材;2016年4月8日,全省城市信息融合推进大会在咸阳市召开,总结推广咸阳经验;2016年4月21日至27日,中组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咸阳市举办了为期七天的智慧城市专题研讨班,共有全国29个省市的60多位地市(县区)长和厅局长前来咸阳市参加研讨班。


总结智慧咸阳的经验,张鹏用三句话进行了总结。第一花小钱办大事智慧咸阳建设费用不及发达城市的十分之一。第二建设快,无论是精准扶贫、信息惠民、智慧管理,包括深度拓展应用,智慧咸阳都能很快落地,并且都能很快开花结果。第三以我为主的建设,在智慧咸阳建设中,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对智慧项目形成绝对的垄断。

识别二维码

打开新世界